全面说明分析革兰氏染色液的原理与应用
更新时间:2019-04-09 点击次数:3463次
【革兰氏染色液检验原理】
革兰氏染色法(Gramstain)是由丹麦医师革兰(Gram)氏于1884年所创立,当时发现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,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,经革兰氏染色后能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固留在壁内,不容易被脱色液脱掉而仍呈紫色,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兰氏染色液试剂。
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(属复染法),可用于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,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,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,从而用以临床分类鉴定。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(紫色)和革兰氏阴性菌(红色)两大类。
革兰氏染色液试剂可以缩短染色时间,通常整个染色过程只需1分钟,而且几乎没有伪阴性情况发生,是目前临床检验微生物实验室的较佳选择。
【革兰氏染色液产品用法】
1.涂片经火焰固定,加(结晶紫溶液)溶液A染1分钟,用清水冲去染液。
2.加(碘液)溶液B染1分钟,水洗。
3.加(95%乙醇)溶液C,不时摇动玻片约10-30秒,至无紫色脱落为止,水洗。
4.加(沙黄复染液)溶液D,染1分钟,水洗。
5.干后油镜镜检。阳性菌呈紫色、阴性菌呈淡红色。
【革兰氏染色液使用注意事项】
1.该该染色液仅用于体外诊断。
2.涂片厚薄要均匀,自然干燥后再加热固定。
3.复染的时间不能太长,这样很容易将阳性菌染成阴性菌。
4.所用标本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物质。
5.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管,现在均改制成粉末。
6.培养基有天然、人工两种革兰氏染色液一般实验室使用的是RPMI-1640粉末培养基,以双蒸或三蒸水配制。NaHCO3(或HCl)调pH至7.2~7.4,若pH值超过7.6或远低于6.8,则大多数细胞不能生长。RPMI-1640不耐高压灭菌,使用前需经灭菌0.22μm孔径滤膜滤过处理。
【检验结果的解释】
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:
A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或深紫蓝色菌落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。
B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色或粉红色菌落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。
【检验方法的局限性】
有些细菌有染色嗜变性,不一定*是染色原因,应根据菌体形态加以确定。
【革兰氏染色液的保存】
1)干粉,买了后一定要保存在4度。有人保存在-20度我认为没有必要。但4度是非常必要的。保证期是有提示的。
2)配好的无血清培养基一定保存在4度,保存不要超过3个月。用时根据提示要加入谷胺酰胺。
3)加入血清的培养基,保存在4度不要超过1个月,从时间太长,活性下降。当然稍微长点也不一定出问题。但是根据细胞而定;如果原代培养,新鲜,如果是肿瘤细胞,或仅维持传代就不太要紧,但是原则是越新越好。